关于成交量,我想大家听最多的就是成交量的口诀,以及股市最不会骗人的就是成交量,诸如此类的话语,那么什么是缩量,什么又是放量?参考依据是什么?背后又会产生什么结果?今天兄长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些见解。
一、口诀
首先,先奉上一段朗朗上口的成交量口诀:
1、放量上攻,趋势增强;平量滞涨,选择方向;
2、缩量上攻,主力锁仓;放量滞涨,抛盘增强;
3、缩量上攻,主力锁仓;放量滞涨,抛盘增强;
4、缩量缓跌,抛盘减弱;缩量大跌,没人要接
5、缩量缓跌,抛盘减弱;缩量大跌,没人要接;
6、放量缓跌,买盘增强;放量大跌,主力逃跑;
7、缩量缓跌,抛盘减弱;缩量大跌,没人要接;
8、放量缓跌,买盘增强;放量大跌,主力逃跑。
看完之后,可能大家觉得豁然开朗,但是口诀里的放量缩量分别指的是什么?我们来看下成交量变化的表现形态有哪些?
二、成交量变化的表现状态
1、放量
当一只股票在交易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成交量,我们称之为放量。放量通常意味着市场的活跃程度增加,资金的流动性增强,投资者对于该股票的关注度和热情提高。
放量往往伴随着股价的大幅波动,可能是上涨也可能是下跌。如果放量出现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,往往意味着有更多的投资者看好该股票的未来走势,愿意追高买入;而如果放量出现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,则可能意味着有更多的投资者开始恐慌性抛售,对该股票的前景持悲观态度。
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,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。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,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,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,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。
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,有很大的虚假成份,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,是非常简单的事。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,也就可以将计就计。
实际操作中,我们一般界定当日成交量高于前一日成交量10%以上为放量,再细分可为温和放量、巨量和天量。
巨量引申:
巨量是放量类型中的一种常见形态,主要是相对前一阶段的成交量相比较而言,体现为成交剧增,横向和纵向比较而言都放出巨大的成交量,突放巨量可以发生在任何阶段。一般换手率在10%以上,在成交量指标上表现为很突出的一根巨大柱量,是多空分歧很大的集中释放体现。
- 如果在股价的低位出现巨量长阳,突破下降趋势,往往是大涨的开始,是逢低介入的时机;
- 如果在上涨阶段的末端放出巨量,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消耗过大,使用殆尽,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;
- 而下跌过程中突放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,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,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;
- 在下跌途中,常常可见到某股票突然逆市放量上涨,在市场人气很低迷之时突然放量大涨,造成十分醒目的诱多效果,这类个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短暂行情,随后反而加速下跌,使许多在放量上涨当天跟进的投资者被套住。
- 如果遇到逆势突然放量,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,这类个股往往昙花一现只有一两天的行情,随后反而加速下跌,使许多在放量上攻当天追高的投资者被套牢。
- 而如果是突破某一重要形态的放量,则往往说明形态成立,后市将沿着形态固有的发展趋势进行。
股价放量拉升之后出现缩量调整再次放量进场法则,需要注意:
- 选择那些曾经连续放量上涨,近日缩量回调的个股进行跟踪,待股价企稳、重新放量。
- 且5日均线翘头和10日线形成金叉时。
那有人问,以什么作为参考去对比成交量的缩放呢?
这个其实没有标准答案,一般和一段时期的成交量平均值比。突然比平均值明显高出一大截就是放量,反之就是缩量。
比平均值一下子高出两倍以上叫做天量,而近期最高成交量的三分之一,叫做地量。
2、缩量
与放量相反,缩量通常意味着市场的活跃程度降低,资金的流动性减弱,投资者对于该股票的关注度和热情下降(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,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认同度较高,意见一致。)。缩量往往伴随着股价的相对稳定或者波动较小。如果缩量出现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,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该股票的未来走势存在分歧,买入和卖出的力量相对平衡;而如果缩量出现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,则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该股票的前景已经比较悲观,抛售的压力逐渐减弱。
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,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,下跌缩量,碰到这种情况,就应坚决出局,等量缩到一定程度,开始放量上攻时再进场。
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:
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,造成只有人出,却没有人进, 所以急剧缩量;
二是大部分人看好后市,只有人进,而少有人出,所以又急剧缩量。
同样,上涨缩量,碰到这种情况,就应坚决进场,坐等获利,等股价上冲乏力,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出。
实际操作中,我们一般界定当日成交量低于前一日成交量10%以上,为缩量。如果当日成交量低于或高于前一日成交量10%以内,则称之为平量。
3、堆量 堆量不是指一根成交量,而是指连续数根成交量组成的形态,体现在K线图上某阶段的成交量指标形成一个状似山堆的形态,也可以称为阶段性放量。
所谓堆量,就是成交量像一个堆起的土堆,高出周边的成交量。堆量一般出现在三个阶段,即底部期(主力吸筹期)、上升期(主力拉升期)、顶部期(主力派发期)。
当主力意欲拉升时,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,几日或几周以来,成交量缓慢放大。股价慢慢推高,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,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,堆得越漂亮,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。 注:堆量往往是连续几期的换手率都比较大,每根成交量换手一般都是在5%以上,在成交量指标显示上表现得非常耀眼。
- 股价处于底部时,市场中看多的投资者(以主力资金为主)会逐步买入建仓,从而出现底部成交相对活跃,成交量明显放大的现象,因此形成底部堆量。
- 当主力资金在底部吸纳筹码完毕后,在拉升股价时,成交量会缓慢放大,股价被慢慢推高,成交量杏花村呢过拉升阶段的堆量。
- 当股价上涨到高位后,各种利好频传,引来场外的追涨资金,主力趁机大量派发手中的筹码,从而造成成交量放大,形成高位的堆量。出现高位堆量时,实战中要控制风险为主,不宜追涨杀跌。
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,妖庄所为,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,随后又没了后音,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,以便出货。
三、平均值 需要注意的是,单日成交量和前期平均值的对比,不用看柱状图,看平均值折线更准确,在成交量指标的上方,有两条大家日常不太注意的细线,一条是黄色的,一条是白色的,分别代表过去5个交易日成交量平均值和过去10个交易日平均值(如上图)
|